护理学系 周雪
大巴在桥面上急驰,我贪婪的望着停泊江面的排排竹筏,以及那江水尽头葱郁的竹树。直到旁边的学生提醒可以换手机卡了,我才猛地意识到为期一周的香港医疗零距离交流之旅开始了。
新鲜刺激的一二天
在去浸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路上,手机、相机的咔咔声不绝于耳,足以体现大家迫切了解这座城市的欲望。院长梁淑琴博士负责接待,在详细介绍了香港的医疗体系后,带领大家参观了学院实验室。在这里,教学与临床无缝隙接轨,包括仪器设备、实验室环境、文书格式、实验流程等,均与临床一致,授课教师是资深临床专家,当然,所有信息均用英文显示。我不由感慨,香港的医学生真的很幸福。
在这两天当中,我们还学习了香港医疗风险管理、心电图解析,参观了浸会大学中医博物馆以及浸信会医院的消毒中心。在香港,医学分为临床、护理、药学、生化、中医五个方向。相比内地,中医在香港的地位要高很多,并得到充分的认可与保护。
当然,劳逸要结合,项目组包车带领我们一行人浏览了太平山顶。要知道,成龙、李嘉诚这些大咖们,可都是居住在此的。夜幕降临,吹面不寒,站在山顶,端详四周肤色各异的行人,凝望远方万家灯火的祥和,你会有种错觉:这里,就是世界的缩影。
硕果累累的三四天
通过与香港医学生代表面对面交流,我们洞察他们的思想与立场,品味他们的课上与课下的活动和表现,并在其陪同下,参观了香港大学。对于港大,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惊艳:建筑的美轮美奂,植被的精湛造型,学生的阳光自信,四处都充斥着自由民主的痕迹。
而让我受益匪浅的地方,即是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。进入病区大楼,吧台沙发,整洁安静,虽然四周都是川息的人流。电子化程度高到令人咋舌:发药机、病区过道处的影像查询机、加急样本管道式传送系统,还有太多我无法叫上名字的仪器设备。走进骨科病房,身着各式服装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,无一人陪视,极为安静,天花板的轨道式移动系统,专为不能行走的骨科病人量身订做。病人淋浴室、洗手间,到处都彰显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。
香港公立医院的医生,大都是刚从港大、中文大学医学系毕业的本科生,年轻俊朗有魅力,而香港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很低,可想而知,香港的对医学生的培养的重视程度。
吃过晚饭,陪着两位学生逛兼做她们保镖,铜锣湾、中环、旺角、维多利亚港,一个都不能少。课堂上,脑海里硕果累累;回到家,背包里亦是收获满满。
回味无穷的五六天
来到香港医学博物馆,仿佛看到了香港医学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。这里有香港人民面对鼠疫时的点点滴滴,有当今香港中医的成果展示,更有对未来网络时代的憧憬。
结业典礼上,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们,分享着一周的所见所闻,所感所悟。有人笑了,因为收获了太多;有人哭了,因为曲终将会人散。虽然我们已经将最灿烂的笑容定格在那张合照里,但谁也无法准确描述那天的内心感受。
短短的一周时间,我们不可能把香港打包回来。但我相信,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被触动的人或事,可能是先进的医疗水平、多变的建筑风格、琳琅满目的各国商品,亦或是谦虚儒雅的学者、自由包容的氛围……
当我来到内地医学生极度渴望的李嘉诚医学院时,才发现这所赫赫有名的医学院竟然连个像样的标志都没有,更别说雄伟的校门和高耸的围墙了。若干座高楼见缝插针似的散列在道路两旁,街道上车水马龙,楼门内平静如画。忽然想起一句话:大学,非有大楼也,乃有大师也。其实,越高尚的东西,才越是最平凡的存在。
此次香港之行,让我们了解到香港医疗的同时,也领略了更加精彩的世界。人不是不敢想,是怕想不到。我们内地的医学生,知识基础和刻苦程度绝不亚于香港的医学生,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敢于走出国门去磨炼自己的胆识和气度。人的价值不是活着,而在于为何活着。年轻就是资本,是无价之宝,与其年老时自怨自艾,为何不趁年轻时努力开阔自己的视野,多一些他人无缘体会的经历?因为,你的现在必将决定你的未来。相信这次香港之行,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,更是一个平台,一种思路,一种生活方式,并作为一种源动力,激励我们的学生要站得更高,飞得更远。我想,这才是此次交流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。